长人社议字〔2020〕20号 签发人:孟宪新
对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2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 王永君 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扶持我市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建议》的建议(第2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截止五月末,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至企业务工人数已达42.92万人次,省里全年计划指标是85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47.12亿元,省里全年计划指标是100亿元,职业技能培训119人。2月25日,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春市“援企稳岗促就业 复工复产助农兴”助企兴农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长人社联[2020]4号),助企复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县(市)区前期做了大量的岗位信息采集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机构和基层平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辖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记录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了岗位信息台帐。截止目前,收集省内用工企业178家,用工岗位18800余个。仅九台区复工企业就达218户,5755人返岗支持本地企业复工。在统筹收集的域外用工企业仅绍兴市就有1360家,收集员工岗位2700个。开展有组织批量输出9次,往外地输送农民工共计534人,主要输送地为上海、大连、江苏、黑龙江等地。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线上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接收农民工返岗信息,主要对接大连、青岛、绍兴、庄河等输入地,做好跨省集中运送农民工等工作。开通24小时招工、求职咨询热线:0431-81118023,每天接听求职、招工咨询。做好春节后农民工返城务工工作,及时掌握农民工返城务工情况。全市返城务工88647人,其中,省内51915人,省外36732人,已有90多家企业已在对接平台上登录注册。
一、依托高质量就业示范村建设,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是省人社厅重点工作目标,2019年我市共创建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15个。以行政村为主体,建立了完善村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就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创建工作。
(一)明确工作职责。行政村制定了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业务经办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确保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服务。行政村设有信息发布栏,及时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定期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组织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定期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
(二)通过开展以农村劳务经纪人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名制普查。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普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正规管理,落实每村一册、分村建档,确保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正规有序运转。
(三)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面点、电焊、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培训班,得到了当地农民工欢迎,从而促进了创业并带动了就业。
(四)以扶持创业带就业。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政策,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利用资源优势自主创业。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以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学生与农民工、经济困难家庭未就业青年等青年群体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专家指导、平台交流、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带动更多有电商创业意愿的青年实现创业致富。
二、依托强化劳务经纪人、劳务品牌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就业
截止五月末,各县(市)区上报7个劳务品牌,青岳草艺(榆树市)、农安服装工(农安县)、长春市世鹿产业经济人(双阳区)、吉林双阳梅花鹿鹿产业经济人(双阳区)、双阳家政(月嫂)(双阳区)、家政服务员(育婴、月嫂、护工)(九台区)、建筑工(德惠市)。现有劳务经纪人591人,累计组织外出务工7571人(其中,省内5385人,省外2182人,境外4人)。开展劳务经纪人培训6期,培训19人。充分发挥了品牌效应和经纪人的组织带动作用。
三、依托开展“春风行动”开展集中性活动促进就业
在全市开展“春风行动”活动。2020年1月11日,我市在会展中心举办由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吉林省扶贫办公室、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妇女联合会、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由吉林省就业服务局、长春市就业服务局承办的吉林省暨长春市2020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及现场招聘会。共有140家招聘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信息长廊发布招聘信息128条,提供就业岗位1970余个;现场求职人数近3000人次,意向成交670人。自2月1日开始长春市地区所有现场招聘会都调整为网络招聘,同时加强岗位信息向市归集。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辖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记录企业用工需求,加强信息审核,确保用人单位信息真实、有效,防止虚假信息和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内容。建立信息台账,立足属地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发布用工信息;严格规范岗位信息采集要求,健全就业岗位信息动态更新机制,跟踪用人单位招聘进度和劳动者求职应聘情况,及时剔除过期或失效信息,补充新归集的就业岗位信息。长春市各县(市)区招聘信息实行“双发制”,除了在本级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发布外,上传到长春就业创业网、长春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合作平台-- 58同城(长春招聘频道)以及“创业梦想”电视栏目等平台集中发布企业岗位需求。对求职者推荐关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做好求职登记的同时建议近期采取线上求职;推广远程面试,引导用工企业和广大务工人员网上洽谈、远程面试,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有效匹配,招聘疫情防控两手抓。全市共组织5247家企业,开展线上求职招聘活动48场(次),发布岗位信息108828个,线上访问量达26万人(次),线上求职248999人,达成就业意向12924人(次)。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有近一半的达成意向的求职者需待疫情过后来上岗。同时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工作,精准做好就业对接服务,在各级就业服务部门设立专门的窗口,由专人负责与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保证信息搜集、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屏、社区公告栏、微信、广播、电视台等途径同时发布就业信息。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向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推送岗位信息,提供线上招聘服务。依托长春市政务服务平台审批系统,对办理就业、失业登记业务的群众,通过前台窗口受理,街道网上审核、各县(市)区就业服务局网上复合实现线上办理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不挑不捡72小时即时就业”的服务承诺。对符合就业困难家庭成员,由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四、强化农民工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工更高质量就业
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我市紧密结合农民工就业市场需求,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推行“订单式培训”、“个性化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和“定向式培训”,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技能单一型向知识技能复合型的转变。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劳务基地和外省企业等信息渠道,确定市场潜力大,就业前景好的培训专业,按订单要求开展培训,定向输出,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和特点,开展专项培训。我们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和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资质的重新认定,确定了一批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基础条件较好、培训能力较强、培训质量过关、就业效果较好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以及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作为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基地,建立了“统一组织规划、统一下达培训计划、统一培训业绩考评、统一组织鉴定、统一收集数据资料”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围绕商业、旅游业、美容美发、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需求开展行业技能培训;围绕农业产业化高速和发展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对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试行职普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劳动预备制度培训。把农民工培养成为“一能种、二能养、三能务工、四能经商办工厂”的综合人才。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市本级共认定具有资质、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培训条件好能力强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44个。培训的专业有:蔬菜园艺业、农产品储藏加工、畜禽养殖技术员、农机操作员、果桑茶园艺工、沼气工、人工草地建植员、草编工等。
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6月19日
主管领导:曲玉业
责 任 人:祖文波 张俊光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张俊光 0431—88688055